返回首页

做大做强 全茶产业仍需提质增效

2017-03-01 10:12:45 来源:中国食品报

 0
2016年,中国茶叶总产量与农业产值继续保持增长,种植面积增速减缓趋于合理,消费人群年轻化程度提高且人口占比明显增加,金融资本持续投入力度不减,出口量价额受汇率影响出现齐升。但受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面影响,消费总量增速趋缓、低于产量增幅,市场存量增多、有待消化,价格保持平稳、增幅继续放缓,传统渠道亟须转型升级,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增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趋势明显。2017年有望继续缓增——日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就茶行业发展形势向记者进行了上述分析。
 
 
回顾往昔 
潜在产能巨大仍需缓释
 
来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调查显示,2016年,茶叶生产面积增速继续放缓。据调查,2016年全国18个产茶省(区)茶园面积比上年增加近100万亩,总面积接近4400万亩,增幅控制在2.6%以内,比上年低近2个百分点;产量保持稳定增加。全国干毛茶产量约为243万吨,比上年增加16万吨,总产值达到1680亿元,比上年增加160亿元;名优茶增幅减缓。名优茶产量107万吨,增幅8.1%,比上年回调2个百分点;大宗茶产量136万吨,增幅为6.3%,比上年回调1.7个百分点;六大茶类继续增产。红茶、黑茶、白茶均增产10%以上,黄茶增产70%以上。茶类结构优化,比例更加均衡,绿茶、乌龙茶占总产量的比重持续下调,分别达到63%、11%,红茶、黑茶、白茶、黄茶占比上升;提质增效明显。茶园结构优化;抵御灾情能力提升。2016年的灾情使部分绿茶主产省的茶叶开采被迫推迟,但由于全国各主产区重视基础茶园条件改良,不断增强茶园管护能力,规范执行相关管理措施,重视茶叶种、采、制技术的提升,保证了产量与质量的稳定发展。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同时指出,在茶叶生产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产销平衡亟待解决,库存减压难度大,潜在产能巨大仍需缓释;茶农持续增收压力增大,生产成本增加,市场量价收紧,剪刀差效应明显;茶园季节性用工矛盾凸显,多地茶业生产用工老龄化、雇工难、薪酬高、劳动效率低等现象成为常态。
 
 
消费崇尚
“买个性、卖个性”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分析,内销市场方面,消费市场更加细分。在全国整体消费市场有待提振回升的同时,市场中多元化消费需求不断增大,形成了“买个性、卖个性”的消费热潮。随着年轻消费者的增加与细分化要求的增强,茶行业聚焦“多样化”发展,在开拓便捷化、年轻化等新路径的同时,深挖品种、产地、风格、工艺等多种元素,催生多款新品,如“山头茶”“小青柑”等;受“互联网+”影响,茶业电商、微商业务量继续增长,但增速变缓;传统零售门店、批发市场继续受到冲击,但出现复苏迹象;产销企业努力支撑,剩者为王;茶馆、茶楼等传统服务业的消费仍有待提振;茶旅结合成为拉动茶叶消费的新卖点;融“互联网+”精神与个性定制于一体的现代营销模式逐渐显现优势,如“小罐茶”。
 
内销被动存量仍在加大,释能不容小觑。专家同时强调了内销方面存在的问题。据该协会调查,估计目前全国茶叶库存量接近80万吨,“去库存”任务紧迫;二是消费市场亟须加快培育,政策面与宏观环境持续影响市场,新旧消费理念尚需调和;三是产品结构有待继续优化,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创新产品、定制产品有待丰富;四是“线上线下”整合步伐亟待提速,“互联网+茶叶”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尚无成功经验;五是WTO渐进中国茶业,进口茶叶增速不减,部分外资已布局中国茶产业。
 
外销市场方面呈现出出口量升价增的良好局面。红茶增势喜人,绿茶和乌龙茶保持平稳,花茶和普洱茶呈下降态势。
 
而金融资本继续看好茶行业,产业投资热度不减。据记者了解,2016年6月,雷军再次巨额投资茶产业“互联网+”平台——醉品·茶帮通;7月,因味茶(inWE)获得刘强东个人的5亿元人民币投资;去年,6家传统茶企正式登陆新三板,另有多家企业在做上市准备。此外,茶叶金融交易平台建设活跃,其中部分已开始运行。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国已成立30余个茶叶交易所。

 
预判今朝
缓慢增长形势有望继续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的预测,2017年,生产方面,全国茶叶总产量有望继续增加,预计全国干毛茶总产量应在250万—255万吨之间,干毛茶总产值有望突破1800亿元;消费人群有望继续增长。农村消费开始发力,城市消化力仍不足;出口方面,汇率仍是影响出口变化的最重要指标;更多的茶叶企业将进入新三板市场,传统渠道型企业、产品型企业、“互联网+”类垂直平台的投资将出现一定风险;科技   茶叶涉及一、二、三产业,科技可应用面广泛。预计2017年,机器人、VR、互联网新技术等将大量应用于茶业,养、管、制等茶叶专项技术与现代高科技亟须对接融合、突破创新。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同时建议,全茶产业的做大做强仍需在提质增效、发展绿色方面发力。同时提升标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强调,随着食品监管已日趋强化,茶叶质量安全工作将长期处于高压态势。各产茶区政府应加快实施茶业标准化战略,健全标准体系,强化品牌保护,引导企业争取国际有机认证,深入开展农药残留超标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行为;行业组织应配合食药监与农业部门共同建立健全互联共享的茶业追溯监管综合服务体系与平台。促进融合,三业并举,实现协同共享多赢。
 
加大产业创新和市场拓展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呼吁,全行业应共同促进社会资源对产业的提升,推行专业化生产方式,鼓励专业化营销企业、创意企业、管理企业投身茶产业建设;加大精深加工力度,生产特色茶叶产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以“旅游+”和“生态+”等模式,推进茶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引导企业相互融通,重点围绕第三产业加大开发力度,提高综合开发能力。扩大开放,加强合作,推动开拓海外市场。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相关部门应完善法治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领域,积极吸引外资;应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茶业大企业、大集团,配套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扶助茶叶行业开展对外经贸文化交流,以“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扎实推进海外推介力度。行业组织应利用自身的社会组织属性优势,搭建国际产销交流平台,加强国际经贸文化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不断树立并强化话语权。 
阅读 75 0
0
75